搜索
收藏
淮河能源集團:深查真問題 實改促發展
時間:2023-08-2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作者:
“要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善于把握宏觀經濟大勢,堅定不移走煤電一體化之路,聚焦煤炭、煤電、清潔能源三大產業,發揮企業比較優勢,奮力打造新時代現代新型綜合能源企業。”近期,在淮河能源集團會議室里,一場總結點評會正在進行,集團領導從效率、效益、效果、效能、效應、效績6個維度對上半年工作進行點評,這是淮河能源集團在主題教育中創新總結的“六效”點評分析機制。
作為安徽省煤炭產能規模、電力權益規模最大的企業,淮河能源集團為華東和長三角區域能源穩定供應提供著重要保障。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集團黨委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以專題調研找準發展問題、分類整改優化產業項目、辦好民生實事凝聚力量,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新型能源集團,以實績實效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專題調研 找準問題
“充分吸收碰撞迸發的思想火花,對調研報告和成果轉化應用情況進行再學習、再完善。”日前,在淮河能源集團領導班子主題教育調研成果交流會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世森對寫好調研成果運用“后半篇文章”作出安排。
集團以調查研究開路,確定15個方面調研內容,涵蓋轉型發展、深化改革、安全生產等領域。煤業公司黨委、西部煤電集團黨委圍繞“強化生產組織、確保均衡生產”主題開展調研;工程院黨委圍繞“加強‘四量’管理”開展調研,深入分析煤礦“四量”情況;電力集團黨委針對建設“清潔高效煤電+新能源”基地過程難點問題進行專項調研。通過進礦區、進廠站、進項目建設現場,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為檢視整改奠定堅實基礎。
兩級領導班子共確定214個調研課題。集團公司領導班子率先垂范,先后深入西部煤電集團、煤業公司等單位開展調研,帶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有序開展調研。二級單位黨組織領導班子圍繞破解發展瓶頸、安全生產等重點問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我們要切實把主題教育激發出來的信念信心、熱情激情轉化為加快產業發展、營造實干風氣的強大合力。”電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集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合主題教育專項調研掌握情況和上級巡視、對下巡察以及日常監督考核發現的情況,認真梳理形成問題清單220條,逐一明確整改措施、目標時限、牽頭負責人、責任單位等,做到把根源摸清、把對策提實。
分類整改 查漏補缺
不等不靠、不推不躲,淮河能源集團認真做好分類整改,對主題教育期間能夠整改到位的問題,做到立即改、馬上改。煤業公司黨委踐行國家“雙碳”戰略,積極推進謝橋礦超低濃瓦斯氧化利用二期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礦區瓦斯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電力集團黨委牽頭,在6月底成功并網丁集礦采煤沉陷區一期20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較好融合。西部煤電集團黨委充分運用“聯合駐礦督導”“安全剖析”“遠程安全監管”等方式,強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推動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目前,兩級公司對賬銷號問題83個。
對短期無法整改完畢的,集團各級黨組織牽頭制定近期、中期、長期整改目標,細化時間表與路線圖,及時跟進問題整改情況,杜絕以長期堅持一拖了之。電力集團黨委推動“電力產業自主辦大電規模效應仍需持續釋放”持續整改,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能源保障。燃氣集團黨委牽頭,圍繞強產補鏈,加大外部協調溝通力度,謀求更廣泛合作,加快建設LNG分銷團隊,努力實現上中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暢通產業鏈“內循環”。
近期,集團黨委還加強與二級單位聯絡,梳理了解各單位問題整改、措施落實情況,及時查缺補漏、調整完善,推動整改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辦好實事 凝聚合力
“飯菜口味如何?”“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近日,煤業公司朱集東礦黨委書記倪進木在公司食堂向就餐職工詢問了解情況。
深入廠礦,慰問高溫“烤”驗下的職工;改善作業條件,實現井下高溫頭面降溫設施全覆蓋;溫暖職工心坎,改進“兩堂一舍”、組織健康體檢、開展困難幫扶……集團黨委把為職工辦實事作為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用力、用情、用心為職工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集團黨委積極暢通職工表達訴求渠道,確保合理訴求“最多訪一次”,每周一早會信訪辦通報董事長信箱和熱線受理辦理情況,對職工反映的合理訴求建立工作臺賬,實行清單式管理,及時督促相關單位辦理落實。此外,還持續做好困難職工救助、職工健康體檢、育才關懷等工作,以辦實事解難題的成效凝聚職工,將黨組織的關愛傳遞給職工。
各二級單位黨組織圍繞堅決維護職工生命安全、持續改善職工生活環境、完善困難職工幫扶機制等7個方面,收集整理形成156項為職工辦實事清單,已完成77項。“指導聯絡組日常加強督促協調,二級單位黨組織月度更新進展情況,每月5日前上報更新辦實事進展情況,力爭把實事辦到職工心坎上。”集團公司工會機關相關負責人說。
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淮河能源集團還把推動巡視整改過程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固化為制度,目前已累計建立制度機制22項,不斷推動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