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銅陵:破難題惠民生促提升 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時間:2023-11-17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徐小波
在寧靜祥和的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金榔村深處,有一所有著126名學生的學校,每到夜晚,學校的教室里,除了節假日,總會燈火通明,老師們正在給學生們輔導作業、補缺補差。
據了解,這所地處偏僻的義安區金榔初級中學,現有126名學生、22位教師。大部分學生的家長都常年在外務工,他們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課后作業無人輔導,家庭作業的完成質量不高。學??朔刂乩щy,啟動夜間課后服務工作。學校這一實實在在的舉措,不僅為家長“減了負”,而且給家長“暖了心”。
“為了生計,我們只能外出務工沒時間陪伴孩子,而且知識能力有限也無法輔導孩子課業,學校開展晚間課后服務真的解決了我們這些農村家長面對的普遍難題?!痹撔W生家長錢轉麗和丈夫常年在外務工,孩子的學業問題一直讓他們憂心。
不僅如此,該校在今年10月份,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結對儀式。學校通過對126名學生進行全面摸排,建立個人檔案,組織黨員教師與學生“結對子”,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結對措施,從學習輔導、安全教育、身心健康等各個方面關心關愛。該校青年教師何淼表示:“希望我們教師多付出一點,學生能多收獲一點?!?/span>
這是銅陵市教體系統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著力破難題、惠民生、促提升的一個生動實踐。
據悉,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銅陵市教體局堅持把主題教育同中心工作統籌起來,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注重抓好銜接聯動,確保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效,切實推動理論學習入心、調查研究走深、推進工作務實,聚力破難題、惠民生、促提升,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障。為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該市第一中學依托青年教師學校,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將培養好青年教師作為重中之重。
今年10月份,該校組織青年教師,開展主題為“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未來之師”集中研修和實踐教育。邀請長三角地區專家教授,從跨學科教學到高考改革,再到教育家精神培育,為青年教師“加油充電”。組織青年教師到郊區大通和悅洲學校舊址,追溯學校85年的悠久校史,在學校舊址前,重溫新教師入職誓詞,共同見證學校歷史悠久又富有青春朝氣前世今生,增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使命擔當。
該校通過“請進來”傳道,“走出去”取經相結合,全面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素養、班主任管理水平、師生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助推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成為引導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師益友,努力成長為深耕教育夢想的“大先生”。
不僅如此,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銅陵市教體局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直面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急難愁盼”問題,圍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優質教育資源配置、教師隊伍建設等重點領域,確定調研課題15個,點題式調研1個,正反典型案例18個。由局領導帶隊深入基層組織開展調研,并將典型案例的選定、調研、成果運用作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重要支點。
據了解,連日來,該市政府督學、市教科所教研員、職能科室負責人組成的兩個專題調研組,由市教體局領導帶隊,深入全市12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進行實地調研,細致了解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狀況,全面診斷“三新”實施中教育教學教研工作存在的問題,著力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與以往調研不同的是,此次專題調研不僅要查看資料、座談交流,教研員不打招呼推門聽課,檢查教師備課、作業批改等情況,還圍繞學校發展、教育管理、教學質量、教師減負等重點,直奔問題,面對面聆聽各種“吐槽”,把制約學校發展的各類“疑難雜癥”抖出來、擺在明處。
“我們將把調研中收集的問題進行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不僅要形成一份‘含金量高’的調研報告,更要找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發展的‘良方’。”該市教體局基礎教育科科長管婷婷表示。
據悉,為充分發揮教研專業引領作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該市在10月底再出“實招”,首批在五所省、市級示范高中建設涵蓋基礎教育全學科的15個學科教研基地,集中專業力量梳理教育教學中已有經驗、存在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并建立市級教研員到校任教、鄉村學校(薄弱學校)聯系點制度,支持鄉村學校(薄弱學校)建立多種形式的教學研究共同體和教學合作組織,推進區域、校際的教學交流與互動,探索破解制約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難題。
“要切實做到‘兩不誤、兩促進’,要把主題教育煥發出的熱情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學到真本領、練出硬功夫、干出新作為。”該市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楊賢招表示,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盼,用改革發展的實績來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效。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