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全國人大代表羅云峰:打造江淮風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時間:2024-03-15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楊丹丹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長羅云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合肥市正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算好生態、民生、共富“三本賬”,以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為重點,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民宿,綠水青山的好風景變成金山銀山的“好錢景”。
合肥市自2012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始終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各階段各環節,把整治力度、建設程序、推進速度與財力承受度、農民接受度結合起來,針對主要矛盾,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和階段性工作任務。以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為重點,突出抓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推動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庭院、美麗經濟“四美”同創共建,實現由點向面延伸、由村莊向室內延伸、由村域向田園延伸、由環境向產業延伸,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農房變客房、田園變游園。
“結合合肥大城大鄉大湖大嶺特點,我們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片區推進、全面提升’思路,重點沿產業帶、沿環巢湖、沿山水線、沿分水嶺系統謀劃布局。”羅云峰說,深度挖掘村莊特色,梳理可利用資源空間,將山、水、林、田、湖、村等作為一個整體來策劃,精準指導各地做好鄉村規劃設計。因地制宜、錯位競爭,深度挖掘各具特色的鄉村“IP”,巢湖烔煬鳳凰村鄉村體育、廬江萬山長沖村親子游、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研學游等一批特色定位已初見成效。
羅云峰表示,如果單純就項目建設推進項目,往往會導致財政投入的很多重資產項目處于閑置或者很難產生效益。合肥市在推動村莊建設的同時,同步招引有情懷、懂設計、肯創新、會營銷、能招商的運營團隊,將村落資源與專業的運營團隊開展合作,促進資源、產業、資金、人才精準對接,實現“1+1>2”的聚合效應。合肥市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成立了由鎮政府、村集體和運營團隊三方共同持股的馬郢鄉村旅游合作社,負責馬郢社區的整體運營,打造鄉村旅游創業平臺,為鄉村運營、助創客興業、帶村民致富,逐步形成老師指導、老板興業、老鄉致富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旅游業態從“小而散”轉向合作聯營,集聚文旅、非遺、美食等43家創客。2023年,馬郢村實現鄉村文旅收入超4000萬元,村集體經營性純收益22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每年建設14個左右省級精品示范村、3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和600個左右美麗宜居村莊,著力打造彰顯合肥特色、江淮風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將更多的農村地區建設成農民好家園、市民好去處。”羅云峰說。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